雷军又赌对了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大爆发
2025-10-23 22:13:31
互联网上曾有句话叫“如果你的认知跟不上你的财富,那么你的钱最终会流进雷军的口袋”,但实际上,这句话放在今天来说应该是“如果你的财富跟不上雷军的认知,那么你的钱别想流进雷军的口袋”。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这意味着智能眼镜正从极客的小众玩具,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厂商在这场全球竞赛中表现突出,上半年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几乎与全球市场增速同步,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预计五年复合增长率(2024-2029)将达到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
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90万台,三年内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在此之前,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入场,几乎所有的相关企业都在今年发布了智能眼镜计划。
2025年6月,小米在“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首款AI眼镜,官方将其定义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
小米可穿戴部门负责人李创奇透露,从2024年清明节前后雷军拍板正式立项,到2025年6月产品上市,小米AI眼镜的开发仅用了约一年时间。
据他所说,尽管开发周期短,但小米几乎选择了最贵的元器件,虽然1999元的价格有毛利,但对于整体投入来说,依然是亏本的。
李创奇认为,眼镜在全球本身就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智能眼镜会远大于这个规模。
在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中,AI眼镜可以与手机、汽车共同构成小米生态的三大核心终端。
京东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AI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同比增长70%。
智能眼镜的搜索热度也大幅提升,淘宝天猫平台上,Rokid品牌词热度同比增长380%,智能AR眼镜品类词搜索同比增长78%。
新一代AI眼镜形态已经可以达到40g左右,与普通眼镜无异。而大模型的引入使其可以理解更多复杂的语境,加上多模态融合,可以完成更多复杂操作。
据洛图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智能眼镜市场中AI功能的渗透率将超过60%,智能眼镜正成为AI普及的新载体。
中国供应链在光学模组、传感器到整机组装等环节的全链条优势,为品牌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厂商正通过深化本地化合作、布局多元化渠道等方式,在巩固本土市场的同时,加速拓展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雷鸟创新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市场中占有率达到50%,线上销量位居第一。
同样在今天,雷鸟创新宣布其智能眼镜新品RayNeo Air 4将于本月23日发布,宣称是全球首款支持HDR的观影眼镜,率先支持影院级10.7亿色。
雷鸟还与Bang & Olufsen合作,由B&O为RayNeo Air 4提供专业音频调校能力,显示了中国品牌与国际高端音响厂商的合作姿态。
2025年6月,Rokid与蓝思科技联合开发的AI+AR眼镜Rokid Glasses在蓝思科技湘潭基地正式下产线,这是全球首款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消费级AI+AR眼镜。
Rokid Glasses整机仅重约49克,外观接近普通眼镜,拥有AR显示功能,并接入了通义千问、豆包、智谱清言、DeepSeek等多种大模型。
魅族也不甘落后,于2025年9月发布了全新的AI拍摄眼镜StarV Snap。
这款眼镜采用轻量化设计,整机重量仅39克,经过50项人体工程学改进,有效分散重量,实现佩戴平衡,避免了传统智能眼镜常见的笨重与压迫感。
其中双目全彩眼镜,中国厂商以超过97%的出货份额主导全球,头部企业如Xreal、雷鸟、Viture加速拓展欧美市场,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非双目全彩眼镜,中国厂商逸文科技、影目科技与魅族共同占据65%以上市场份额。
行业机构统计显示,京东、天猫等平台AI眼镜退货率约为30%,抖音平台更是高达40%-50%。
一位消费者在使用小米AI眼镜5天后选择退货,他坦言:“只有摄像头而无镜片显示的小米眼镜,更像‘耳机+相机’的简单组合,实际场景体验未达预期。”
在导航时,因缺乏视觉显示,仅靠语音播报难以在多岔路口准确辨路,最终仍需掏出手机查看地图。
一位科技博主在测试中发现,仅用一只马克笔涂抹,就能成功遮挡住小米AI眼镜的拍摄提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示灯,从外观上很难分辨提示灯是否亮起。
在开启拍摄功能后,周围人几乎无法察觉眼镜正处于录制状态,这引发了严重的隐私担忧。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打通AI眼镜从材料、光学、硬体、软体、系统到算法等全部环节。”谷东智能董事长崔海涛点出了行业现状。
从市场反馈来看,带屏AR眼镜反而占了市场主导位置。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级AI/AR眼镜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5%,其中带屏AR眼镜占据市场80%的份额,无屏AI眼镜则仅占比20%。
AI眼镜试图集“耳机+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相机+信息助手”于一身,但在每个单点功能上,都无法提供超越成熟设备的体验。
某科技博主在体验了AI眼镜的识图功能后描述:需要先拍照问AI,几秒到十几秒等待后,眼镜才能反馈结果。
杭州街头,交警戴着Rokid AI眼镜5秒锁定违章车辆,执法视频从地方媒体发酵至央视等全国媒体。
研究机构指出,智能眼镜正通过细分市场定位策略,在特定应用场景中挑战平板电脑、便携式显示器、智能手机和运动相机等传统设备。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音频眼镜、拍摄眼镜、分体式AR眼镜和一体式AR眼镜这四类细分产品在中国线上零售市场的占比分别为42.3%、12.4%、41.1%和4.2%。
业内人士推测,未来三年,或许将形成三类优势企业:大模型持有者、硬件生态整合商以及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
对于行业来说,随着跨界玩家持续涌入,产业将加速从“功能竞争”转向“生态战争”。
现在最重要的是重新思考AI眼镜的定位——它不一定是手机的替代品,而可能是一种新的设备类型,作为手机的延伸,在特定场景下提供特定价值。
走在科技前沿的巨头们已经嗅到了机会。雷军带领小米率先卡位,阿里紧随其后推出夸克AI眼镜,试图将整个生态“戴到用户脸上”。
下一个十年,我们佩戴的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近视镜或太阳镜,而是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智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