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全民共享的科學盛宴—Kaiyun体育网页登录入口

新闻中心

NEWS

全民共享的科學盛宴

2025-10-01 18:57:15

  去年12月底,新修訂的科普法公布施行。法律明確,每年9月為全國科普月。1個月來,全國各地掀起科學熱潮,數十萬場活動廣泛開展,各年齡段公眾積極參與……從實驗室走向科技館的創新成果,從城市街頭到鄉村校園的科普實踐,科普活動的持續升溫,讓科學的種子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在中國科技館的展區裡,一台4D打印機前圍滿了好奇的孩子。隻見一個平面磁性結構在磁場的引導下自動“折疊”,變成了小小的軟體機器人。而在另一旁,參觀者還可以用手中的搖杆操控軟體機器人“走迷宮”。

  “這是我們團隊自主研發的桌面級4D打印機。”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李振坤耐心地向孩子們介紹,“打印出軟體機器人后,通過改變磁場的方向和分布,就可以讓機器人翩翩起舞,像有了生命一樣。”

  據了解,這台4D打印機是中國科技館聯合高校與科技企業共同推出的“首台(套)”科普展品之一。科普月期間,中國科技館推出“科創筑基·科普惠民”創新成果展,集中呈現了來自30多個科研團隊的智慧結晶以及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校與科技企業共建科普實驗室的科普成果。

  可穿戴電子織物、月球生命罐、對構齒輪……這些科普展品涵蓋了智能生活、生命生存、深空探索和機器人仿生等四大板塊。展覽期間,科學家來到現場,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分享研究成果、解析科學原理。

  “這件衣服能發光!”在“可穿戴電子織物”區域裡,一件平平無奇的衣服懸挂在玻璃櫃內。科學家介紹,衣服裡裝有電子纖維,纖維內部嵌入了復雜的微觀結構。當電流通過時,發光層便會閃爍,仿佛讓衣服擁有了“點亮”的魔力。除了發光,可穿戴電子織物還能實現儲能、傳感、通信等多種功能,把傳統意義上的“穿衣”推向了智能化的新階段。

  科普月活動期間,中國科技館還舉辦了“科學之夜”大型科普活動。“科學之夜”以跨界融合為特色,打造了“深藍色的密語”互動導覽劇、“華夏之光——文明的燭火”舞台劇、“皮皮的火星夢Ⅱ——星際破界計劃”互動劇本殺等10余個精彩板塊,讓參觀者在科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學與藝術的碰撞、知識與創意的交融中,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點燃科學夢想。

  中國科技館館長郭哲表示,把實驗室搬進科技館,能夠將科研原型“原位”轉化為適合公眾及青少年理解的科普產品。“科技館不只是展覽場所,更是科技資源科普化的孵化器,我們希望打破‘科學家講得深、大眾聽得懵’的壁壘,讓科普從‘單向輸出’變成‘雙向互動’。”他說。

  在北京的國家傳播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吸引了眾多目光。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帶回的珍貴月壤、C919大飛機和CR450高鐵列車模型……透過一系列展品和介紹,中國“十四五”期間的重大科技成就躍然眼前。

  科普月期間,中國科協推出“‘十四五’科技成就掠影”數字展,通過圖像、影像與互動展示,向公眾全面呈現中國19項重大科技進展。從基礎研究到戰略高技術,從前沿突破到產業升級,觀眾徜徉其間,感受著中國科技奔涌向前的澎湃力量。

  與此同時,場館內的“新中國科普成就展”則像一條時間長河,回顧了新中國科普事業的發展歷程:從“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到“科學的春天”的欣欣向榮﹔從科教興國戰略的全面推進,到新時代建設科技強國的昂揚進程,一段段圖片和故事,勾勒出幾代科學工作者的探索與堅守。

  整個9月,北京科學中心迎來了一場場精彩的科學盛宴。全新開放的“求索——科學、技術、社會與生存環境”展區,以1400多平方米的空間,串聯起科學認知、技術創新與社會協作三大主題。觀眾在這裡既能通過互動展項直觀理解自然現象的奧秘,也能在模擬場景中體驗人類探索星辰大海的壯闊圖景。

  其中,在“火星科研站”展區,策展團隊設計了名為“著陸火星”的配套教育活動:學生可以從研究火星地形地貌入手,挑選合適的降落地點,並設計和改良降落傘,最后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降落傘作品。探索與實踐在這裡融為一體,讓孩子們在游戲與實驗中理解科學原理。

  據介紹,北京在全國科普月活動期間通過整合優質科普資源,構建起覆蓋廣泛、內容豐富的“全月科普矩陣”,聯動16區及多方資源,精心策劃推出北京科學嘉年華、科技助老、京津冀科普閱讀推廣、國際科學傳播交流周等30余項重點活動,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惠及更多人群。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近5年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37%,提前完成了2025年階段性發展目標,更多公眾擁有了走近科學、理解科學的能力。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馮身洪說,中國全社會參與科普的積極性大幅提高,活動的覆蓋面也在持續拓展。今年全國科普月,共設置了“系列主場活動”“綱要辦成員單位特色活動”“科普報告話前沿”“科普陣地探未來”“千萬IP創科普”“科學文化進基層”六大板塊內容。

  在北京、上海等地,觀眾走進劇場,觀看由科學家與藝術家合作創排的科普劇﹔在各大科技館,“科學之夜”活動給孩子們帶來了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與科技相遇的奇妙時光﹔200多場科學大師劇輪番上演,讓公眾在舞台故事中觸摸科學家的人生與精神。與此同時,科普游園會、科學運動會等活動則把實驗與游戲結合,讓孩子們在輕鬆氛圍中理解科學原理、培養探究興趣。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倪志宇介紹,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548座符合標准的科技館,形成了縱向貫通省市縣、橫向聯動各領域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未來,中國科協計劃在鄉鎮試點科普館建設,擴大科普場館的覆蓋面﹔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打造優質原創科普資源,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公眾可理解、可體驗的內容。

全民共享的科學盛宴(图1)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全国热线:13827799655

联系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三路1号金色领域广场1座2903室

Copyright © 2024 开云体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9075268号